设为首页 |
行业动态TANGRENYAGE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 企业动态 > 行业动态

2013年中国累计生产化学农药318.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4%。作为粮食丰收、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化学防治仍然是防御重大虫害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日前,行业关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2763-2014)已由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并将于今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与原有标准相比,修订后的新标准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1357项限量指标。对于这一变化,农药企业有何感想?高毒农药的命运又将如何?为此,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负责人和业界专家。

  药效失效不容小觑

  ●16个农药品种获得正式登记,杀虫剂占30%

  ●高毒农药的市场份额仍占有5%

  “新标准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上都有显著提高,力求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法定的技术依据。即将实施的新标准标志着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对中国化工报记者说。

  “杀虫剂的发展是从无机和植物源杀虫剂开始的,之后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杂环化合物。杀虫剂的发展是整个农药发展史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多姿多彩的一笔。截至2013年,我国16个农药创制品种获得了正式登记,其中杀虫剂占了约30%。”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李钟华如是说。作为全球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我国有24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原药品种达到600多种,农药产量已达300万吨(折原药),产值超过2600亿元,农药行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的稳定增产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

  我国农业病虫害发生非常频繁,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有100余种,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200多万吨。但由于国内企业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多以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为主,行业存在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粉尘飘移、分散性差等局限性,有效利用率普遍偏低。“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多万吨农药,仅1%发挥了效能,其余99%都散逸到环境中了。”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植物保护部姜勇博士说。

  截至2013年底,国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达到33个,但高毒农药的市场份额仍占有5%,具有较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有40多个品种,每年产生高含磷废水近200万吨,普通含磷废水更高达1000万吨。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坦言,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农药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至少落后30年,而更为棘手的是,经过多年连续施用,我国一些杀虫剂已经面临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抗性发展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新药剂开发的速度,这应当引起行业足够的重视。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张友军也表示,我国蔬菜虫害逐渐加重。外来入侵的粉虱、斑潜蝇、西化蓟马、马铃薯甲虫已成为我国蔬菜的最主要害虫之一,且给国内蔬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外,由于行业中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些企业甚至随意在产品中添加登记以外的隐性成分,无形中加剧了农药残留超标的程度,造成毒豇豆、毒生姜等安全食品事故时有发生。

  2013年中国杀虫剂原药产量分省市统计

  杀虫剂原药(吨)

  12月产量 1~12月累计产量 12月同比增长(%) 累计同比增长(%)

  全国 59941.51 612712.70 -4.03 -8.97

  北京 - - - -

  天津 153 906 21.4 -60.05

  河北 489.34 4319.15 -26.08 -17.49

  山西 - 505 - -33.11

  内蒙古 3356.70 39859.80 5.68 36.18

  辽宁 129.43 1709.61 -19.61 -11.51

  吉林 - - - -

  黑龙江 4 47 -38.46 -0.76

  上海 95.11 3170.42 -3.21 1.51

  江苏 19166.60 234830.66 15.58 -2.6

  浙江 2696.30 31104.74 1.5 11.56

  安徽 1601.26 24397.95 -49.26 -57.14

  福建 - - - -

  江西 2552.43 28561.46 -14.04 3.06

  山东 6038.06 60290.94 18.38 -6.81

  河南 1047.00 8174.00 -12.6 -29.26

  湖北 6628.09 77894.53 -18.98 7.13

  湖南 14819.21 85739.03 -15.24 -26.07

  广东 596.9 3168.40 19.61 -7.36

  广西 - - - -

  海南 - - - -

  重庆 - 858 - -31.08

  四川 138 2537.18 15 -2.95

  贵州 - - - -

  云南 - - - -

  西藏 - - - -

  陕西 430.08 4638.83 103.35 6.92

  甘肃 - - - -

  青海 - - - -

  宁夏 - - - -

  新疆 - - - -

  地区

  行业升级紧锣密鼓

  ●12种高毒农药面临替代

  ●新烟碱类杀虫剂逐渐走俏

  众所周知,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祸首。去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的多项环保政策使得高毒农药品种的替代进程加快,而制剂市场门槛的提升也有利于抑制过剩产能,形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4月29日,工信部组织编写的《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正式出台(简称“计划”),该《计划》提出支持农药企业研发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对12个高毒农药产品(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实施替代。同时,该《计划》与此前推出的《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相互呼应,力争从研发及溶剂使用等多个角度入手,推动行业清洁生产步伐。

  “规范市场秩序关键要加强引导和监督管理,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推进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引导农民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二是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违规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处罚和曝光力度,以起到威慑、警醒作用,达到‘重拳出击,重典治药’的目的;三是进一步加快淘汰高毒、高残留、高风险农药品种步伐,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建立健全高毒农药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堵塞高毒农药违规流入市场渠道。”《农药市场信息》主编顾旭东说。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要建立起法人负责制度,强化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努力生产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达到以产品赢市场。同时,国家也应该通过建立创业投资资金,鼓励金融、投资机构对生物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此,李钟华表示,“要在行业中鼓励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并对实施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奖励。在这一过程中,谁能快速把握政策脉搏,将高毒替代、清洁生产和环保措施落到实处,谁就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今后植保公司完全可以担当起控制农药残留物的重任,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张友军建议,国家应加强监管,建立农药销售使用追溯体系。所有备案农资、农药经指定的经营机构加贴标识后,方可分销、专供。农户购买农资产品时,只需在多媒体信息查询机上扫描,就能知道所购买产品的生产者、产地、药物残留等各种信息。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就将追究生产厂家、销售商以及种植大户的责任,确保农资产品“来得明白、销得清楚。”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虽有214个品种,但常用品种只有20多个,且市场正面临着逐步萎缩。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仍被关注,但未来也将逐步被淘汰。而新烟碱类、苯甲酰脲类、酰肼类、嘧啶胺类、大环内酯类、杂环类、双酰胺类等杀虫剂正在逐渐壮大。”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教授宋玉泉表示,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绿色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科技研发保驾护航

  ●中化投资亿元用于农药创制

  ●生物农药逐渐成为研发热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合理使用农药产品暴露出的抗体、毒性以及环境风险等问题越来越多,所以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创制新农药,以对农药进行取代。”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吴志凤副处长说。自199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农药创制工作的不仅有研究院所,还包括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创制的杀虫剂取得临时登记38个,其中16个品种取得了正式登记。其中包括:四川省化工研究院创制开发的硝虫硫磷,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呋喃虫酰肼,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丁虫腈(丁烯氟虫腈),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硫肟醚,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哌虫啶,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倍速菊酯(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氯氟醚菊酯以及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创制的四氯虫酰胺。而作为央企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2013年底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1亿元用于支持新农药创制。

  “目前发展生物源农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是实现国内农药行业转型升级,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兴如是说。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每年投入30余亿美元用于新农药的研发,而生物源农药更成为关注和开发的热点。此外,农药的其他功能不断被发现,已经从单纯的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发展到增加抗逆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全新的领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吴志凤副处长介绍,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逐步遭到淘汰,拟除虫菊酯类、苯甲酰脲类、哒嗪酮类、新烟碱类及吡咯类、嘧啶胺类、酰胺类杀虫剂等新产品逐渐占领市场;此外,微生物源农药创制也形成了如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多种体系。

  近期,跨国公司掀起了新一轮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潮。有咨询公司研究预测,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值将达32亿美元。而国内《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产量由5%降到3%以下,这无疑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李永平表示,虽然国内生物农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像阿维菌素等生物杀虫剂的使用面积却很小,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农药使用成本较高,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苛刻,药效表现慢,导致推广难。对此,他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购买低毒生物农药的农民进行部分补贴,有些地方的补贴力度达到市场价格的50%,成为推动生物农药发展的析动力。

  此外,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纳米农药新剂型也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10年来,美国、欧洲、巴西、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均相继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美国环保署(EPA)以及欧洲议会已经颁布了关于纳米农药生产与使用方面的管理规则,美国先正达公司已经开始向市场推出了纳米杀菌剂农药新产品。

  “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创制高效、安全的绿色农药新制剂,降低食品残留与环境污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崔海信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我国的纳米农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作为我国纳米农业领域的首个“973”计划项目,由农科院环发所牵头的“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已经启动,该项目创新性地将纳米科技与农药相结合,在缓解传统化学农药残留污染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开拓性尝试。

原文标题:《“舌尖上的安全”呼唤绿色农药》

 

版权所有©河北秉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河北秉天农业 Studio,.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秉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hbbtkj.com

我们的域名为:http://www.hbbtkj.com/

我们的服务热线:客服电话/传真 0319-5812777

我们的地址:河北省宁晋县东关街6号 备案号:冀ICP备2000698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52802000638号